12月25日,工信部宣布明年1月起进行为期一年的“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”其中首批43个APP被拉了清单。
适老化改造,实质上就是提取出APP最核心的功能需求,简化掉其他有的没的。
要想真的做好适老化改造,首先得花费大量调研成本去获取不同年龄段老人的用户需求。
有些产品经理会偷懒直接调取后台的数据,看多少年龄段的老人在哪个功能上使用最多,但实际上原版APP复杂繁多的功能,是会直接影响中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,适老化改造的真正目标人群,压根就用不来。也就是说,后台现有收集到的数据极大概率是失真的。
对年轻主力消费群体进行精细化调研,是能收回成本的,而对中老年用户精细化调研,成本几乎是没法收回的。
其次就是业务需求和技术成本层面上的冲突。
现在的平台都想做得大而全,都恨不得用户在自己APP里完成全部吃喝玩乐,业务线不断拉长,从而导致用户操作路径不断拉长。加法容易减法难,要想简化操作路径,个中需要投入的技术成本,不亚于重新开发。
以在美团点外卖为例,打开APP先来个广告、进入外卖版块也来个广告、接着第一屏都是无效信息、然后才能进入店铺页面。适老化改造要把这些全砍了?平台看了直骂人。
进一步说,这些就是平台内部的KPI需求。
以银行APP为例,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的银行,APP都极其花里胡哨而难用:开信用卡、账单分期、积分商城、理财、生活服务……诸如此类这些功能,背后实质上就是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的KPI,在银行内部风云变幻后,争得在APP上的一席之地。然而这些功能对于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人群都用不着。这个适老化改造咋整?
一直以来,银行APP可以无视用户体验乱整,反正你不用也得用,竞争激烈点的,像工行那样还能整出两个实质功能相近的APP互相抢用户,很显然,内部竞争极其激烈的银行能将这个适老化改造执行得怎么样,从一开始就有了答案。
平台内部的KPI需求和用户真实需求的冲突,一直以来都有的。
大部分平台作为商业机构,是有盈利需求和压力的。如果让我来进行支付宝适老化改造,首屏只会留两个硕大的按钮:扫码和支付。
对于中老年人来讲,支付宝就是用来扫码和支付,其他花里胡哨的都可有可无。但如果真这样做了,支付宝还怎么赚钱?这时候可能有朋友会说了:咱们泱泱大蚂蚁金服在老人身上赚少一点怎么就不行了?不能分别做成普通模式和老人模式吗?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?
这个思路确实可以,但也就导出了一个新的问题:老人模式的边界在哪里?
假设平台们都大发善心,投入成本,简化出一个没有诱导广告、功能清晰、操作简单、界面简洁而不赚钱的老人模式来跟普通模式区分开来,那么用户很快就会发现:这老人模式是真的好用。从而纷纷转向老人模式去使用。
没了花里胡哨的功能,平台各部门怎么完成KPI?去限制老人模式的使用群体,让用户实名认证,男60女55才能打开老人模式?
不管怎么做都会被骂的。
腾讯QQ团队在简化功能上做过许多探索。
随着微信崛起,QQ有过一段时间找不准方向,大量的老用户流向了微信,数据越来越难看。为了从微信上抢回一些老用户,QQ团队面向老用户推出TIM,也就是把凉透了的腾讯TM重新还魂,整出了一个以办公为导向,界面简洁、功能简单、没了各种花里胡哨玩意的办公简洁版QQ,用过的人都说好,流向TIM的用户多了,原版QQ的用户数据又难看了。
最终,QQ也做出了一个简洁模式,在标准模式和TIM之间取了个平衡,而TIM就半死不活,进入维护状态了。
目前,QQ的主要用户群体是00后10后的新生代年轻群体,这次的APP适老化改造,QQ也在清单里,这回QQ团队要怎么做呢?
除了需求和定位层面上的问题,一些APP不好用,是厂商知而不改。
以微信发文件为例,最近把上限提高到200M之后出来耀武扬威,结果被用户排队骂小气,某T开头的同类软件,文件上限是2GB。微信团队很显然是知道的,但微信的用户量极其巨大,拔升了文件服务器的储存成本,但因为政策原因,还是要立着“微信不储存任何用户聊天记录”的牌坊,又当又立。
这种知而不改的脾性,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,这次在适老化改造清单上的各家都有呈现。
对于APP适老化改造这个课题,有经验的产品经理都不难懂得要怎么去开展,但限制产品经理们的因素,实在是太多了。